2019/09/23
很多第一次买车的消费者都觉得,这是家中的第一辆车,我得保证全家老小都能坐得舒服,也得让大家都喜欢这个车。其实,在换购第二辆车的车主中,有80%的车主都将驾驶者本身的意志作为车型主要考虑的决定因素。买车考虑家庭成员固然没有错,但是90%以上的车辆,每天乘坐人数不超过3人。过大过长的车不仅仅有操控上的不便利,更多的是高油耗不环保的体现,所以,选一辆更贴近驾驶者日常生活所需的车辆,才是重点。请看以下要点:
高配车未必高保值
现在,很多消费者在买车前,都做了一定的功课,保值率也是在网上查了又查。然而,更多人忽视了车辆高配这个问题,甚至马虎地认为高配车会随着车型本身的保值率而升高。在这里,笔者很抱歉地告诉您,二手车市场,高配置并不见得能卖出个好价钱,等您需要换购车辆时才发现这个问题,有些晚。有些车型,有着各种丰富的配置,但其车辆本身的保值率一般,当您花了大价钱去买一堆形同鸡肋的丰富配置之后,不但利用率不高,将来也不能依此而卖高价。
选车要先试车不要把宣传册当法宝
我们去选车的时候,总是可以拿到许多炫目的宣传册,当然这是厂家和经销商方便顾客了解车辆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。但是,仅仅以广告单上的数据为挑选基准还不充分,不同的发动机配上不同的变速箱,必定会产生出不同驾驶感受。不仅仅于此,轮毂大小的搭配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。因此,笔者建议每一位想购车的消费者,都需要去亲自尝试一下该车,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好,没有一辆车是完美的,关键看您能包容它的那一部分缺点。
买车勿说“先看看”,尽可能挖掘低价
对于普通的销售手段,想必不少消费者都很清楚,销售人员上来和你套近乎,询问购买车辆的时间以及对车型的偏好及用途等。关键点出现了:“请直接告知对车型的偏好及用途,并明确表示近日就将出手。”很多消费者习惯性用日常买生活用品的姿态去看待买车,其实不然,更加坦诚地向销售员提出车型要求及购车希望,反而可以得到更为真实的价格,因为此时他们已经将您列为目标消费客户。当然那些表示要“先看看”的客户,他们也不乐于去报价。
其次,大多数销售人员会表示,如此大的折扣,需要去询问经理,很多消费者原本不是那么想买这家的车,被这么一说就打退堂鼓了。其实也不然,只有知道每家店的最低价,我们才能货比三家,不是吗?
“购车大礼包”多数不实用
不少消费者在谈车价的时候,经销商除现金外,在给出的优惠中往往会提供一些购车大礼包。当然,这些礼品也是经销商提供的购车优惠,并声称价值好几千。
此种情况下,我们一定要估量一下礼品的真实价值,并询问是否能将礼品折现。如果礼品能够折现,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。如较为实用的贴膜、真皮座套、GPS、底盘装甲等,不太实用的有冷光踏板、脚垫、挡泥板之类。
买车后切勿急着开回家,脱险车辆很危险
在此提醒那些豪情壮志的车主,不要付完钱就认为车是我的,可以立马开走。殊不知此时的车辆无证无牌无保险,这样的车上路,是对车主自己和其他车辆的不负责,其中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。
提车注意先外后内,核对发动机钢印号
一般付完款后,销售人员都会带车主去挑选一辆现车,并抄下每辆车独有的发动机编号。如此一来,提车时,查看该号码与车辆上的钢印号是否一致就尤为重要。“先外”,指的是车辆外观,是否有剐蹭,是否有装配上失误的地方等。同时启动车辆认真听发动转动的声音,有任何异常声响都不应予以签收。其次“后内”,检查所有内饰不用说,很多车主都懂得。但是,认真学习如何使用车辆很重要,请拿出使用说明书,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会每个按钮的操作。很多车主觉得这一点很可笑,其实不然,因为在驾驶时无法正确操作中控台,不仅让驾驶者分心,更会因为错误的操作而酿成事故。(下图为一例子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