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9/23
买车是一个很纠结的话题, 身边不少那些买了车后悔却又不得不一直开的车主,花了几年的积蓄买回来的不是开心而是闹心,这是一种多么糟糕的使用体验?典型的花钱买罪受!
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选车的心得,梳理了三个观点,来给大家分享一下。
一.喜欢大于实用
喜欢和实用其实是两个点,当然,也有很多消费者本身就是喜欢实用的车子,那就不冲突。有个朋友,他和我一样也比较喜欢开车,每次坐上我的车就忍不住坐上驾驶座过把手瘾,活像一个没开过车的人一样。其实他自己有一辆SUV,他一直吐槽那车开起来很闷,没有乐趣可言,但无奈为了家庭用途,妥协了自己需求。
同价位的轿车确实在空间实用性上比不上SUV,但也不至于满足不了家用,尤其是现在二十万左右的中型轿车,我个人认为它完全能够胜任一般家用。而且,中型轿车比紧凑型SUV的乘坐感受真的是高级太多,舒适性和驾驶乐趣都比它高。从留言区里面我发现,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SUV坐起来比轿车舒适的,真搞不懂这些理论是哪里来的。
买车一定要遵循自己的意愿,满足自己的需求。不过就像你喜欢舒适空间大的,那你有时候就得妥协它的操控性。人类就是这样的动物,喜欢的东西,只要你喜欢它的点没有变,就可以包容它的所有缺点。
二.面对鸡头凤尾,不要盲从
以前选车区间都是按级别来分,现在随着所有品牌的产品阵型越来越丰富,细分区间也越来越多,所以选车的时候也不得不要面临鸡头凤尾的问题。比如最简单的,买一个中低配的缤智,落地价格就已经可以拿到一台自动豪华版的思域,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让人纠结的问题。
其实不赞同为了硬上高一个级别而却选择“乞丐车”,尤其是像K4这类“伪B级车”,它不仅给不到你更高级的体验,反而还让你无法享受到这个价钱应该买到的配置。配置够用对于一台家用车非常重要,选定了一个车,就应该咬咬牙把合适的配置车型买下来,车买回来将就着开的话,使用体验会极差。
三.主动安全系统必须完善,安全最重要
这里说的完善的主动安全系统,最低的底线就是必须要有ESP。很多人对ESP的车子没什么看法,恰恰相反,国外消费者却很重视。国内很多消费者对于驾驶安全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,在很多人看来,更愿意用ESP去换一些“实用”的配置,又或者是直接体现在低廉的价格上。要想全民的意识一下子提升到欧美汽车发达国家那种水平很难,所以我们也只有去建议、呼吁大部分消费者,重视ESP这个关键时刻能保命的配置。懂的人会觉得自己要是坐上没有ESP的车子会感觉有点慌,总是担心突然出现个紧急情况导致汽车失控,除了ESP之外,还有个配置对于安全行车来讲也非常重要,那就是胎压监测系统,这个在欧美国家同样也被列为强制标配配置,而国内相当部分家用车都是没有的。很多人买车回来后期自己再加装,这是一种可取的行为,有胎压监测的车子开起来才会更放心。
说来说去,其实买车就要买自己喜欢的,开起来才会有更好的使用体验,汽车不单单一样工具,很多男人都把她当作自己的第二个老婆,要好好选哦。